全国站北京站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华中师范大二学生暑期调查“寻民谣不遇”

编辑:csm351
2009-08-20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记者朱玲 通讯员黄聪
  “桥对桥,庙对庙,两边的狮子对面笑。”站在清江岸边,杨宇宁举起相机,却拍不到民谣中传唱的情景——这名大二学生连续两年在家乡宜都寻找民谣,却只在老者的口中寻得寥寥数语。随着民谣一起消失的,还有这个城市的文化记忆,而这已经成为一种越来越普遍的现象。
  杨宇宁出生在宜都市,是华师汉口分校的学生。因为喜欢文学,去年高中毕业后,杨宇宁开始在当地搜集民谣。今年暑假,他又花了两个星期踏访宜都各个区镇,寻找留存的民谣。
  文章开头的那句民谣,是六旬老人朱元河告诉杨宇宁的。老人住在宜都市陆城镇桥河街,民谣描述了昔日桥河码头的盛景:相距百米内有两座石拱桥平行而建,桥与桥之间有两座庙,分别为火神庙和水府庙,两庙前各立一石狮。
  在为期半个月的寻访当中,杨宇宁只从四五位老人口中听到了这一则民谣。在孩子们嘴里,却念叨着一些“脏字歌谣”。无奈之下,杨宇宁把目光转向网络,在一个号召收集儿歌的贴吧里,58个跟帖里面却有27段文字“出口成脏”。
  记忆中的民谣,给杨宇宁留下了温馨的印象。“云往东,一阵风。云往南,雨连连。云往西,放牛娃子披蓑衣。云往北,一阵黑……”,这是他从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暑假作业上摘抄下来的,他还用这首儿歌看过天象。
  与儿歌民谣一起远去的,还有城市的记忆。朱元河告诉杨宇宁,陆城镇过去是“三宫六堰”,“五巷二口”,现在这些地方不仅找不到了,知道的也只剩一些老人。老人叹息着说:“好多东西是眼看着消失的。”
  在杨宇宁拍摄的数百张图片里,铺满青石板的老街,楠木建筑的二层楼房,在不久的将来都可能被水泥路、高楼房代替。“城市的历史文化正在消失,这种现象令人备感无力。”杨宇宁希望这种现状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共同挽留渐渐消逝于时光中的文化记忆。

关键词

中音联智库

共享基金

中音联化蝶商学院

邻居儿童音乐学院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 示范区楼盘申请方式
  • 核心示范区学区房的服务政策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好房子
  • 中音联认证

    中音联指数

    社区指导师事务所

    中音联博览会

    CSMES Forum Mor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