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北京站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献身教育 人生更具有意义

编辑:csm351
2009-09-19
  音乐的磁性吸力
  我同周大风先生有着忘年之交,这一直是我引为自豪的事情回忆我们80年代初期那个充满为剧性的相识,一种难以名状的心情常常涌上心头。
  1983年春,《中小学音乐教育》上刊登了一篇署名“千里”的文章:《音乐的磁性吸力》。一如文章标题,我被该文所描述的“那一间音乐教室”所深深吸引。文中写到:“唱歌曲时,都很轻,也很短。因为每支歌曲都是经过细筛细滤,旋律都很美,体裁、题材、风格也支支有殊。
  每课总是要唱不同特点的好几首歌曲,不论学生唱错与否,只把难唱处单独讲解后,重复唱两遍就改唱其它歌曲了。这样,第一课如唱A、B、C、D四支,第二课就复习A、B、C、D,再加上E、F两支,第三课除复习外再加上C、H……。越到后来,新歌越多,老歌也随之顺序删去不唱。学生每课都有温习的机会,更有学习新歌的机会,使之既有成功感,又有新鲜感,兴趣特别浓。下课时,要把乐谱留在桌面上,以防止课外背熟,其特点是养成灵敏的试唱曲和词的习惯,在不断更新中增加兴趣。
  钢琴在唱歌时才应用,一般不带旋律,用透明化的伴奏织体来演奏,且曲曲随着歌曲的意境而变换,音量对比丰富多彩,音型也变化有层次……
  除此之外,作者还在文中描绘了课外音乐活动的情景,对学生极具吸引力的合唱队、乐队、欣赏小组、以及每学期两次举办的学生音乐会。总之,在这间音乐教室里,学生的音乐学习完全是发自内心、出自主观愿望的。经常回荡着悠扬琴声的音乐教室,像是一块巨大的磁铁,成了孩子们最为向往、最为留恋的地方。
  时值改革开放初期,音乐教育刚刚从文英制造的文化荒漠中复苏,一片千疮百孔,百废待举的景象。真没想到,竟还有这样一间美好的音乐教室,有这样一处令学生真诚向往的学习所在。当时在北方某城市担任音乐教研员的我,怀着渴望去“那一间音乐教室”考察学习的强烈愿望,提笔给《中小学音乐教育》写了封信,请求编者能引见一下文章的作者“千里”。很快,我便收到了“千里”的回信,那是一封令我惊讶、令我感动的信。惊讶的是,“千里”竟是人们所崇敬和熟悉的周大风先生,“那一间音乐教室观是他本人早年所任教的一所学校。他在长达五、六千字的回信中详尽地向我叙说了“那一间音乐教室”的来龙去脉,字里行间充满了令人感动的真心、真情与真意。当时,他已是中国音协常务理事、音教委副主任、浙江省音协主席、中小学音乐教育》主编,更是蜚声中外的民族音乐理论家和作曲家,我的一封短信,竟换来他洋洋数千言的看顾,是我实在无法想象和预料的。由此,对他顿生尊崇之情。那个年代,通电话尚不很方便,从此,我们便书信往来,交流感情。第二年中秋时节,我远下江南拜望了他。在他居住的杭外朝晖新村,我们彻夜长谈,范围涉及文化、教育、音乐,甚至社会、人生等各个领域至此,我们结下友情。
  “大风”笔名的由来
  周大风先生原名周祖辉,书名周之辉。“大风”同“千里”、“云扬”、“万明”、“万木春”、“施信章”、“柳申’等同为其曾用过的笔名。
  周先生原籍浙江镇海(今北仓),1923年生于上海。童年人教育家曹静渊倡办的、以实验“道尔顿教育体制”为特色的灵山小学就读,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学校所创导的“人生就是为了创造”,“处处是课堂,人人是老师,事事有学问,天天动脑筋”,“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交万般友,做万类事’等理念与箴言深深植人其心灵,对其一生的学习和事业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小学毕业后,曾去上海读初中,期间学习过绘画与钢琴。1937年,七七抗战爆发后返回故里,组织“民众救亡工作团”,编演宣传抗日节目,时年15岁,人称“小团长’”。同年,为歌剧《铁花》作曲,这是周先生的歌剧处女作。以后几年间,创作发表了抗日歌曲及短文20多首(篇),其中《国际反侵略进行曲》一歌获得反侵略协会的表奖,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赞誉该歌曲为“全球同声,为国争光”。
  40年代,周先生始作音乐教育工作,先后在江西赣州、广昌、九江和浙江定海、新昌、宁波的中小学或师范学校任教。这一时期,他不仅立下了献身教育事业的志向,并开始了中小幼音乐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首创“类比式音乐欣赏教学法”,编写乡土音乐教材,出版《学生新歌选》等等。解放前夕,周先生在地下党领导下,发动学潮,实行罢课,创作了十几首揭露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歌曲,如《破房子》、《涨价也有歌》、《明日就是春天》等。其中《破房子》唱到:“房子我们不要,推倒烂柱子!拆倒破房子!我们重新来建造。”歌曲将国民党反动政权形象地喻为摇摇欲坠的“破房子”,号召人民起来推翻蒋家王朝,重建一个崭新的中国,酣畅淋漓,辛辣有加。发表时,为安全起见,有人建议周先生用笔名,于是署以“大风”,含义为“大风扫残叶,迎春一片新。”
  采茶舞曲
  我十分钦佩周大风先生的音乐才华,喜爱他的音乐作品,其中,著名的《采茶舞曲》是我常听的佳作。
  建国后,周先生长期在文化部门工作,先后在宁波文工团,浙江省文工团、歌剧团、越剧二团和艺术研究所担任团长、宣传室主任、研究员等,并被推选为杭州市和浙江省音团协主席。在文艺团体期间,他以卓有远见的目光提出了对传统女子越剧的改革建议,倡导编演男女合演形式的越剧现代戏,并排演了《许连根》、《罗汉钱》等剧目,对越剧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十几年来,他把很多精力和心血用于对地方戏曲、曲艺音乐的研究方面,为大量地方戏曲(越剧、绍剧、甬剧、姚剧、**剧等多种)及曲艺谱曲,出版了《越剧曲调介绍》、《越剧新基调的创作》、《越剧唱法研究》、《越剧音乐概论》、《越剧流派唱腔研究》、《浙江民歌研究》、《民族化歌词、曲调、伴奏的写作》等著作和唱片,并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马曲卷(音乐)》副主编,为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研究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我曾看过他谱曲的越剧电影《罗汉钱》、绍剧电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和评弹电影《燕窝岛》,优美动听的音乐给我留下了深深印象。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周先生于50年代末创作了哙灸人口、风靡全国的《采茶舞曲》。这首缘于越剧现代对《雨前曲》的优美歌曲,以它特有的清新曲调、轻盈节奏、江南风格和民间韵味,倾倒了无数音乐听众。歌曲象是一幅秀丽的画卷,勾勒出江南水乡的明媚春景,令人心驰神往。该曲深得周恩来总理的赞赏,周总理不仅喜欢听赏《采茶舞曲》,而且还亲自改了两句歌词。半个世纪以来,《采茶舞曲》一直广为流传,久唱不衰。
  创办《中小学音乐教育》
  文革后,蒙辱八年的周大风先生痛定思痛,幡然感悟到:“世界上一切好人好事,坏人坏事,文明礼貌进步,愚昧落后,野蛮暴戾,都是由于未爱教育或教育不当所致。”他由此深思;“我们的国家如能强盛,民族如能振兴,人民如能富裕,社会如能安定,也应是教育为先导,故教育为根本的根本。”此时,已近花甲之后的周先生做出一个毅然的决定;逐步摆脱戏曲工作,从音乐教育着手,去从事教育科研工作,在有生之年,为祖国的教育改革贡献绵力。
  改革开放初期,全国虽然恢复或创刊了几十种音乐刊物和教育刊物,但多是“音乐不管教育,”“教育不管音乐”,音乐教育成了没娘孩儿,连个发表意见的地方也没有。周大风先生决定办一个音乐教育刊物,为全国广大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个发表音乐教育见解的园地。经过一番努力,克服了大大小小的一系列困难之后,我国建国以来的第一个音乐教育刊物《中小学音乐教育》终于在1982年问世了。
  《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创办,在全国基础音乐教育和师范音乐教育领域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和反响。它很快成为广大音乐教师的挚友,订数直线上升,最多一期达到59000份,在全国音乐期刊中名列前矛。可很少有人知道《中小学音乐教育》办刊过程的艰辛,作为该刊的早期读者和作者,我了解这本杂志后面的许多感人故事。这些故事绝对真实,但却是那样地令人难以置信——
  《中小学音乐教育》为省音协反办,但省文联和音协一直未出一分钱经费,没给一个专职人员,没组一个办公场。你信吗?
  《中小学音乐教育》从创刊号起,一切都由周大风先生一人张罗:收发、看稿、改稿、编辑、划版、校对、发行、通联、汇稿费等,办公地址就在其家。你信吗?
  《中小学音乐教育》不刊广告,定价只按印刷成本、作者稿费、邮局发行费的总和计算。由于纸张临时涨价而订费提前预付等因素,七年来每期平均要贴1000元左右。你信吗?
  对于这些,无论你有信与不信,都已真实在发生过了,都将会在中国音乐教育的历史中记上无法磨灭的一笔。这里,我想告诉读者的是“当你阅读散发着墨香的每一期《中小学音乐教育》时,里面真真切切地包含着周大风先生的辛苦运作和心血操劳,包含着无数个通霄达旦的不眠之夜,包含着无私的奉献与高度的责任感……我国著名的老一辈音乐家,30年代曾创办《音乐教育》刊物的缪天瑞先生对《中小学音乐教育》激动万分,他紧紧握住周大风先生的双手,抒发着《音乐教育》停办40年后,中国终又有了《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无限感慨。我国杰出的音乐教育家贺绿汀先生更是对《中小学音乐教育》杂志称赞有加,他多次对周大风先生说:“教育是根本,你抓对了!”
  “江南音乐师专”与“浙江社会艺校”
  80年代中期,随着整个教育形势的好转,中小学音乐教育逐步得到重视和发展。然而,师资严重不足,水平偏低的矛盾尖锐地突现了出来。对此,周大风先生深感忧虑,他深刻地认识到:音乐师资队伍的培养和提高已是当务之急。
  1985年春,周先生在上海音乐学院和浙江省厅的支持下,开办了“江南音乐师范专科学校。”聘请著名音乐家钱仁康教授担任名誉校长,周大风先生任校长。由上海音乐学院钱仁康、夏野、陈应时、沈旋、孙维权、钱亦平、戴嘉枋、姚捷等教授轮流来学校授课。这是一所特点鲜明,独树一帜的学校:一是招生范围广泛,纳入全国统召,毕业颁发国家承认的正式学历证书;二是教学方式灵活,函授与面授相结合;三是收费低廉,每个学生每年学费仅为80元。这同当前一些音乐院校动辄每年数千元,甚至上万元的收费形成极鲜明的对照。特别是,学校有时还为经济困难的学生支付差旅费或伙食费,以保证和鼓励求知心切的各地学生安心学习。
  “江南音乐师专”办了四后,培养了60余名学生,其中绝大多数都拿到毕业文凭,并成为各地学校音乐教学的骨干。为此,周大风先生付出了极大的精力和财力,每年都要补贴内学经费数千元。对这些,也许有人会不解,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今天,办学不为赚钱,不为创收,更不为发财,确实是令人由衷赞叹!
  在此之前,周大风先生尚办了一所夜大式、非学历教育的音乐学校——“浙江省社会艺术学校”。他亲任校长并捐助一架钢琴。学校开设有作曲、声乐、民乐、西洋乐器、钢琴、舞蹈等专业,学生400多人。该校办了十几年,前来学习并由此受益者多不胜数。周先生亲自讲授一些课程,态度之严谨,要求之精细,无不令学员动容。说到治学精神,我至今记得周先生同我们讲过一段笑话:“一个人生前做了坏事,死后被下到十八层地狱。他听到下面有人和他打召唤,就吃了一惊。本来,18层应是地狱里最低的一层了,没想到下面还有人,就问:‘你生前干了什么坏事?’19层的人回答:‘我是误人子弟的教师。’”这是一则让人笑不出来的笑话,其中寓意,不言自明。
  踏遍青山人未老
  近20年来,周大风先生对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倾注了满腔热情和大量心血。他通过讲学,写文章,编教材、出版书籍等方式,不断地为改进音乐教育,推动音乐教育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发挥着光和热。他倡导以新思维来搞好音乐教育,打破以唱歌为唯一手段的旧音乐教育习惯,建议实行欣赏,唱歌,乐器三者结合的教学体系;他提出音乐教学不必有死板的教科书,教师有一些教学参考书即可;他认为音乐教学方法“贵在独创,妙在灵活。”不应象知识课那样理性,而应以诱发兴趣为前提,用熏陶、感受、类比、渗透、潜移默化等方式,使学生心灵和情感得到培育。对于学生来说,应“各择其好,各选其美,各享其乐”;他指出,音乐审美教育的注意点应是:“初感美,细赏再美,触情而更美,深悟则获真美,有回昧才人心知美。”他牢记儿时养成的“行万里路,做万般事”的理念,不辞辛苦,坚持到各处讲学,足迹遍及浙大、杭大、宁大、华东师大、浙师大、浙医大、浙江商学院、教育学院、丝绸学院、公安干校以及省内外各市地中小学和师范学校。讲题有“蔡元培先生的教育思想”、“百年来中国教育的以思”、“21世纪教育设想”、“创造教育”、“开拓学生的思路”、“教学法种种”、“兴趣教学”、“熏染教育”、“美育特点”、“艺术与人生”等等。他讲课方式大多是“提问式讲座”或“讨论式讲座”,生动活泼,深入浅出,发人深省,引人思考。他从不收讲课费,认为“拿教育单位的钱,于心戚戚,等于在吃子孙饭”。不但不收费,有时还免费送书给听课的人,义务为学校修钢琴和调律。
  他辛勤治学,笔耕不止,每天都要写出三千多字的文稿,范围涉猎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思维科学、创造学、美学、音乐学等。现已出版了《小学音乐名作欣赏》、《欣赏音乐的知识和方法》、《钢琴的维修及弹奏》、《周大风音乐教育文集》等专著。
  周大风先生以77岁的高龄才正式退休。然而,退休后的他更加忙碌,因许多人以为退了休无事,就来找他,每次他都热情相待。况且,他尚兼任近百个学校的顾问、名誉校长等职(他虽推掉了社会上的许多兼职,但支持教育他自认责无旁贷),时间繁忙,可想而知。而且,周先生一直保持着天天学习的良好习惯,每晚12时至凌晨3时,是他雷打不动的自学时间。学习内容极其丰富:阅读国内外教育动态、信息,研究教育科研课题,对照总谱聆听唱片……他书房中悬挂的蔡元培先生的“无人不当学,无时不当学“,鲁迅先生的“人的年令大了,开始去学习或继续去学习,绝不是羞耻的事”即是其鲜明而生动的写照。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在结束这篇文章的时候,让我衷心地祝福周大风先生安康,如意,青春永驻!

关键词

中音联智库

共享基金

中音联化蝶商学院

邻居儿童音乐学院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 示范区楼盘申请方式
  • 核心示范区学区房的服务政策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好房子
  • 中音联认证

    中音联指数

    社区指导师事务所

    中音联博览会

    CSMES Forum Mor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