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北京站
首页 > 资讯 > 评论 > 正文

教育变革时代,我们何去何从?

编辑:csm351
2020-10-12来源:外滩教育 作者:俞立中
  变革下的教育观
  1. 教育,还能改变命运吗?教育还能不能改变孩子的命运?这个问题,要分别看待。
  对某些孩子来讲,特别是农村地区、贫困地区的孩子,教育确实能够改变他们的命运。我这一代人的命运,就是高考改变的。如果没有恢复高考,被下放到农场劳作的我,就不会有今天的发展。
  这也是为什么,有衡水中学、毛坦厂中学这样的“高考工厂”。
  我虽然不认同其教育理念,但是,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确实是很多孩子最好走的一条路,也是他们在现有条件下施展人生可能性的一种途径。
  但是,对于那些发达地区、家庭条件不错的孩子来说,现有的经济物质条件,已经足够让他们看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在人生道路上也有更多选择。
  教育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已经不是改变命运的问题,而是如何成为一个更完整的人,掌握内在的幸福。
  这也体现在大学阶段的专业设置和专业选择上。
  比如,美国大学本科中特有的博雅教育,更追求的是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培养,而不只为了培养某一领域的专业人士。
  同样,今天的大学专业选择也日渐多样化,曾经那些看似不那么好就业的专业,比如人类学、考古学等,也有越来越多感兴趣的孩子,投入其中。
  2. 考试本身没有错,错的是一切为了考试
  今天教育中的种种问题,不是教育本身能完全解决的,它是一个社会问题。
  我知道很多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都在努力做改革,尽可能从能力和素养上全面地培养学生。
  但是,高考指挥棒在那里,大家都不敢走太远。在应试教育的大棒下,校长的想法再好,老师再努力,还是要顾及到,如何让学生在考试中获胜。
  考试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一切为了考试结果,那就成了应试教育。一个孩子的时间是有限的,为提高一分,要训练十几个小时,怎么可能让一个人得到各方面的发展?
  不得不说,当下的教育中,欠缺的正是那些考试中反映不出来的能力和素养。
  3. 家长,充其量是火箭助推器
  比起学校教育,家庭更能影响一个孩子。
  2019年有一个主题词是“焦虑”,家长焦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曾有一份面向家长的调查表,问“你在教育孩子上,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很多家长填的是“我不知道我怎么做才是对的。”的确,很多家长是被社会的焦虑氛围所裹挟,失去了自己的判断。
  我认为,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社会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太过一致,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无法接受孩子将来是一个普通人。
  实际上,每个孩子首先是一个普通人,特别是在小的时候,不要给孩子明确的定位。至于长大了会成就什么样的事业,达到怎样的高度,最终落在内驱力这个“发动机”上,家长充其量只是“火箭的助推器”。
  一个稳定的社会结构,价值判断应该是多样化的。每个人有自己的选择,在不同意义上实现自己的价值。如果社会价值取向趋同,社会就不平衡了。
  4. 可以有幸福的学习吗?
  在今天这样的竞争环境下,孩子要不要超前学习,实现所谓的弯道超车?我认为,有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标准,那就是:孩子有没有为此感到痛苦?
  比如在数学学习中,只要愿意熬时间、花功夫,都会在这门学科上有一定的进步,超过同龄人。但是,不同孩子的感受,却是不同的。
  对数学感兴趣,或者说有点儿天赋的孩子,哪怕牺牲了眼前的快乐,最终他还是会觉得数学挺有意思的,并为自己的专研和付出感到兴奋。
  但是,有的孩子却在父母的逼迫下,熬得很痛苦,到头来也没觉得有成就感,反而对数学更厌恶,那就得不偿失了。
  我们不能看到别的孩子在某门学科上学到什么深度了,就盲目跟风,而是应该先观察自己的孩子在这门学科上是否有天赋,他有没有学得很痛苦。
  虽然说,学习不可能都是幸福的,它需要记忆和思考,但是学习的成果,却可以让孩子产生愉悦感。
  家长应该更多鼓励孩子,让他们在学习过程当中,不断享受学习带来的成就感。
  变革下的人才需求
  1. 理性看待中西方高等教育的差距
  今天,中国家长也应该逐渐转换观念,不是说提到国外的大学,国外的高等教育,就一定比国内的更好。我们不能将英美教育过于标签化,也不能把国际化教育等同于英美教育。
  国际化教育实际上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不单是中国向外国学习,而是中西方互通好的教育理念、方法。
  就拿上海纽约大学来说,作为中国第一所中外合办大学,我们一方面在借鉴美国大学的经验,比如:
  所有课堂采取互动讨论的主动学习模式;
  更强调学生的实践环节;
  注重批判性思维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以及推迟专业选择时间等。
  另一方面,我们也在创新自己的高等教育模式。
  以通识教育为例,我们现在的通识教育课程,并非对纽约大学通识教育模式的简单复制,而是将培养学生创新和创造力的课程,以及中国元素,融入到课程体系里,形成有自己特色的通识教育。
  比如,“全球视野下的社会”(Global Perspectives on Society)这门必修的明星课程,我们自编“世界哲学精选”教材,在同一论题上选择不同文化背景的作品,在有关“人性”的主题里,选取墨子和Susan Wolf的文章作为对比;政治经济主题则选取了亚当·斯密、马克思、毛泽东等人的作品。
  无论是阅读材料,还是课堂讨论内容,都和美国大学通识教育中的设置,有很大区别。
  但是,我们抓准了通识教育的核心,那就培养学生从不同文化、不同时代的视角去思考问题的思维能力,绝不是多学几门课而已。
  此外,我们不仅提倡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还鼓励学生去创新和创造。
  比如,我们开设了一系列跨学科的创新课程,交互媒体艺术、大数据融合等专业不仅深受学生喜欢,而且毕业生到了社会上有很大施展空间。这些课程也正在被纽约大学所借鉴。
  明星课程“全球视野下的社会”
  2. 站在更高层次,看高等教育改革创新
  探索高等教育的改革创新:
  一方面,是为了中国学生不出国,就能接受世界一流大学教育;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更多国际学生能够了解中国,成为世界和中国之间的纽带。
  我们应该站在这样的高度来看待中外合作办学。
  每年,我们招收的国际学生中,都有一些学生,因为对中国文化感兴趣,或是看好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机遇,放弃了顶尖大学的录取,来中国求学。
  我们有一位美国学生,他放弃哈佛等大学的offer选择了上纽大,还特地写了一封信给父母,解释自己为什对中国有向往。
  原来,他小时候曾在院子里挖到一块唐朝时期的陶片,从此对远方的国度充满好奇;中学时,又遇到了一位来自中国的老师,讲了很多关于中国的故事,更激发了他来中国求学的愿望。
  还有一位以色列的学生,在上纽大的四年里,深入了解了上海的各个方面,也看到了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问题,做了一些研究。
  她很喜欢中国,认为中国将会在国际事务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在她在以色列创新署工作,成为中以创新园(上海)的以方联系人。
  在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进程中,需要一大批具有全球视野的国际化创新人才,也需要一大批真正了解中国,愿意搭建连接世界与中国纽带的各国青年。
  未来,当我们的高等教育办得越来越好,一定会吸引更多优秀的国际学子。
  交互媒体艺术课程
  3. 学生真正的竞争力来自哪里?
  今年,我们即将送走第四届毕业生。尽管上纽大还没有进入世界大学排名榜,但是我们的毕业生却是富有竞争力的。
  从大学一年级开始,我们就开始在对学生进行相关的职业教育,帮助他们寻求职业发展的灵感,探索如何突破专业限制服务社会,明白自己的竞争力在哪里。
  什么才是真正的竞争力?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
  我曾经跟企业老板聊,你们到底看中我们学生什么方面?回答是,“很多学生到我这里来,都会问,‘你要我干什么?’而你们的学生,则会主动说,‘我能干什么,我可以改变什么。’我们最需要的就是这样有思想、有想法的学生,能真正为企业带来活力。“
  除了有自己的想法,沟通能力,也很重要。这不仅仅是语言的问题,关键在于怎么和人沟通。越是在一个多元文化环境里成长起来的人,与不同人沟通、交流、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和意识,就会更强。
  未来,跨文化沟通、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将是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还有很重要一点,常常会被忽视,那就是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的问题。
  你究竟是秉持积极的人生态度,还是悲观消极?在你看来,什么是有价值的,怎么去追求价值?这更是一个人的底层操作系统。
  至于学校出身和排名,只是一块入职敲门砖。我相信,随着经济社会的高度发展,这样的人才选拔标准,正在弱化。
  未来,人自身的竞争力与核心价值,才是王牌。


       关键词:中国音乐教育  中国音乐教育网  音乐教育  音乐  中小学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投资  音乐投资  中音联投资  琴行 音乐培训  钢琴  中国音乐教育网天鹅口琴  中国音乐教育网奇美乐器  中国音乐教育网洛舍钢琴  中国音乐教育网吟飞双排键  中音联邮箱csmes@126.com
 

关键词

中音联智库

共享基金

中音联化蝶商学院

邻居儿童音乐学院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 示范区楼盘申请方式
  • 核心示范区学区房的服务政策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好房子
  • 中音联认证

    中音联指数

    社区指导师事务所

    中音联博览会

    CSMES Forum Mor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