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北京站
首页 > 资讯 > 国际 > 正文

生活就是最好的歌舞

编辑:csm351
2010-06-27

  “祖先已经留给我们最好的舞蹈了,我们还需要重新创造吗?”站在非洲广场上的刚果(金)科斯纳科斯舞蹈团,以原始而充满感召力的舞蹈告诉台下的众人,歌舞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

  律动的不止这一个舞团,欢腾的不止这一个广场。每天,世博会上都有大量露天演出登场,带来不同文化、不同风格的表演样式。这些歌者舞者,带着他们的故事、他们的生命节奏,展示出世博会中与高科技、规范化完全不同的一面。这是一种本真的欢乐与力量。

  婚礼习俗自成歌舞

  上午11点,亚洲片区A10广场,16个穿着传统阿拉伯长袍的沙特小伙子围成一个圆圈,圈里的人尽情舞蹈,圈外的人有的吹拉弹奏,有的手持长棍,高声吟唱。圆圈最核心处只有一名男子,他被众星拱月般地“追捧”着,每个人都和他击掌相庆,并献上祝福。他将手交叉于腰间,不间断地旋转表示答谢。

  这是沙特阿拉伯民族歌舞秀《北部的新娘》的一个片段。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沙特打破30年来未在世博会上进行艺术表演活动的惯例,15座城市将分别为游客献上各自的民间传统舞蹈表演。

  “中间那位就是新郎倌,”乐团的鼓手阿卜杜拉告诉记者,“我们用歌舞的方式庆祝他即将娶妻。”阿卜杜拉是沙特当地的一名工程师,因为传统鼓玩得好,被音乐人哈利先生选入这支“北部的新娘”歌舞团。但入团完全出于爱好,虽然也有巡演机会,成员并不依靠歌舞谋生。“太晒了。你知道吗,沙特的习惯是,这种舞蹈一般在下午4点后才表演。”这位二十出头、身高一米九的小伙子一边跟记者聊天,一边用手遮住午间毒辣的阳光。

  这种传统又特殊的歌舞形式,完全来源于当地的嫁娶习俗。阿卜杜拉介绍,名字中“北部”和“新娘”与现实都有些偏差。其实,这出歌舞秀是沙特西部港口城市吉达在传统婚嫁仪式中的“必演”节目,而新娘是没份参与其中的。

  只见新郎,不见新娘。这可不是因为男尊女卑、女性不得登堂入室的习俗。而是由于吉达有一套极其严格的婚嫁程序,男女有“别”。当地的婚礼庆祝活动一般持续两个星期。在正式的婚礼之前,男女双方的家庭都必须大宴宾客,以家庭聚会的形式为主,可以视为一场单身生活告别会。而两方的庆祝活动是分开举行的。

  “在婚礼前5到7天,女方就得把属于新娘的所有东西都搬到夫家。按照惯例,女方要在这个时间段举办一场盛大的庆祝活动,只邀请女方的家人和女性朋友参加。”如果财力雄厚,朋友众多,庆祝活动可以延续3天。而A10广场的歌舞场景,则是男方家的迎亲派对,只邀请男性友人出席,一般在婚礼前2到3天内举行,时间段固定为下午4点到太阳落山。

  《北部的新娘》歌舞秀明显分为几部分。首先是乐器手进场,他们手持三种传统乐器,分别是一种羊皮做成的圆鼓、腰鼓和一种像铃铛般的敲击乐器,负责暖场;其后,众嘉宾进场,分列两排,一边用餐,一边高声歌唱;最后,所有在场的人围成圆圈起舞,向新郎献上吉利的祝福。出于礼貌,新郎也会邀请个别朋友站在中间,享受至高的待遇。与其说这是一出歌舞,倒不如说这是一次宴请宾客的全记录,只是用舞蹈跳了出来。

  阿卜杜拉说,在吉达,每家每户都会表演这出歌舞。有人准备娶妻时,家族中会选出一些能歌善舞的人才组成临时“歌舞团”。实在缺人,还可以找朋友顶替。因为从小有些“天赋”,阿卜杜拉几乎出席了所有朋友的迎亲仪式。有趣的是,需要请歌舞团的家庭在吉达数量非常少,一般都是自己人包办。整个歌舞秀中只有一个岗位比较稀缺,就是“诗歌朗诵者”。可别小瞧了这念诗的人,“诗歌很拗口,他的速度要念得奇快,一般人是做不到的。即使有天赋,也要经过专业培训。”可惜的是,因为时间限制,这个环节并没有出现在世博的舞台上。

  阿卜杜拉知道,能到世博表演是因为这段歌舞秀够民族,够传统。如今的沙特,生活方式也日趋西化。比如,新娘并不一定要选择民族服装“纳夫努夫礼里”,可以穿上印度、伊朗的民族服装,甚至是婚纱举行仪式。但民族的舞蹈、乐器依然热度不减。沙特的乐器都很古老,比如一种用羊皮和骆驼皮混制而成的morwas鼓。虽然没有专门的音乐学校开设科目,但每逢节日,家里的老人们就会拿出来演奏,爷爷传爸爸,爸爸传儿子,大家也都会了。再来就是这出歌舞,“我们从小跳到大,看到大。所谓组团,哈利先生只是选择了一些肢体语言比较协调的舞者,我们不大需要排练,就能到世界各地登台表演。舞蹈本身没有任何高难度的技巧,它就是一种生活习俗。”

  协调就是美

  生活就是艺术的灵感,这对于非洲艺术家来说,太恰当不过了。日前,世博非洲广场迎来了刚果(金)最著名的民族歌舞团——科斯纳科斯舞蹈团。在刚果语中,科斯纳科斯的意思是“快乐”。30岁的团长德普斯道出自己的艺术理念:“好的舞蹈就是要令人愉悦,这是唯一的标准。”

  提到传统两字,没有哪个歌舞团有科斯纳科斯那样形象。舞者头顶羽毛、腰缠皮毛,脸涂红油、黝黑的皮肤点缀上如梅花鹿样的点点白斑。这是一个打上了原始部落烙印的歌舞团。“刚果(金)有200多个部落,我们的舞蹈根本不需要创作或者发挥,就是照搬祖先的东西。”

  非洲广场的演出中,科斯纳科斯一共带来了5种特征鲜明的部落舞蹈。蒙果部落临近大河,以捕鱼为生。舞者双手舒展,融入了划桨的或拉钩钓鱼的姿势;杜伯格部落被森林包围,以打猎为生。所以拉弓射箭、大踏步走路成为了舞蹈的基本元素;摊开手掌表示感激是幕达奇部落的独特表达;慕达部落则用力扭动身躯表示迎客。这些都是科斯纳科斯的创作源泉。

  “祖先已经留给我们最好的舞蹈了,我们还需要重新创造吗?”站在非洲广场上的刚果(金)科斯纳科斯舞蹈团,以原始而充满感召力的舞蹈告诉台下的众人,歌舞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

  律动的不止这一个舞团,欢腾的不止这一个广场。每天,世博会上都有大量露天演出登场,带来不同文化、不同风格的表演样式。这些歌者舞者,带着他们的故事、他们的生命节奏,展示出世博会中与高科技、规范化完全不同的一面。这是一种本真的欢乐与力量。

  婚礼习俗自成歌舞

  上午11点,亚洲片区A10广场,16个穿着传统阿拉伯长袍的沙特小伙子围成一个圆圈,圈里的人尽情舞蹈,圈外的人有的吹拉弹奏,有的手持长棍,高声吟唱。圆圈最核心处只有一名男子,他被众星拱月般地“追捧”着,每个人都和他击掌相庆,并献上祝福。他将手交叉于腰间,不间断地旋转表示答谢。

  这是沙特阿拉伯民族歌舞秀《北部的新娘》的一个片段。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沙特打破30年来未在世博会上进行艺术表演活动的惯例,15座城市将分别为游客献上各自的民间传统舞蹈表演。

  “中间那位就是新郎倌,”乐团的鼓手阿卜杜拉告诉记者,“我们用歌舞的方式庆祝他即将娶妻。”阿卜杜拉是沙特当地的一名工程师,因为传统鼓玩得好,被音乐人哈利先生选入这支“北部的新娘”歌舞团。但入团完全出于爱好,虽然也有巡演机会,成员并不依靠歌舞谋生。“太晒了。你知道吗,沙特的习惯是,这种舞蹈一般在下午4点后才表演。”这位二十出头、身高一米九的小伙子一边跟记者聊天,一边用手遮住午间毒辣的阳光。

  这种传统又特殊的歌舞形式,完全来源于当地的嫁娶习俗。阿卜杜拉介绍,名字中“北部”和“新娘”与现实都有些偏差。其实,这出歌舞秀是沙特西部港口城市吉达在传统婚嫁仪式中的“必演”节目,而新娘是没份参与其中的。

  只见新郎,不见新娘。这可不是因为男尊女卑、女性不得登堂入室的习俗。而是由于吉达有一套极其严格的婚嫁程序,男女有“别”。当地的婚礼庆祝活动一般持续两个星期。在正式的婚礼之前,男女双方的家庭都必须大宴宾客,以家庭聚会的形式为主,可以视为一场单身生活告别会。而两方的庆祝活动是分开举行的。

  “在婚礼前5到7天,女方就得把属于新娘的所有东西都搬到夫家。按照惯例,女方要在这个时间段举办一场盛大的庆祝活动,只邀请女方的家人和女性朋友参加。”如果财力雄厚,朋友众多,庆祝活动可以延续3天。而A10广场的歌舞场景,则是男方家的迎亲派对,只邀请男性友人出席,一般在婚礼前2到3天内举行,时间段固定为下午4点到太阳落山。

  《北部的新娘》歌舞秀明显分为几部分。首先是乐器手进场,他们手持三种传统乐器,分别是一种羊皮做成的圆鼓、腰鼓和一种像铃铛般的敲击乐器,负责暖场;其后,众嘉宾进场,分列两排,一边用餐,一边高声歌唱;最后,所有在场的人围成圆圈起舞,向新郎献上吉利的祝福。出于礼貌,新郎也会邀请个别朋友站在中间,享受至高的待遇。与其说这是一出歌舞,倒不如说这是一次宴请宾客的全记录,只是用舞蹈跳了出来。

  阿卜杜拉说,在吉达,每家每户都会表演这出歌舞。有人准备娶妻时,家族中会选出一些能歌善舞的人才组成临时“歌舞团”。实在缺人,还可以找朋友顶替。因为从小有些“天赋”,阿卜杜拉几乎出席了所有朋友的迎亲仪式。有趣的是,需要请歌舞团的家庭在吉达数量非常少,一般都是自己人包办。整个歌舞秀中只有一个岗位比较稀缺,就是“诗歌朗诵者”。可别小瞧了这念诗的人,“诗歌很拗口,他的速度要念得奇快,一般人是做不到的。即使有天赋,也要经过专业培训。”可惜的是,因为时间限制,这个环节并没有出现在世博的舞台上。

  阿卜杜拉知道,能到世博表演是因为这段歌舞秀够民族,够传统。如今的沙特,生活方式也日趋西化。比如,新娘并不一定要选择民族服装“纳夫努夫礼里”,可以穿上印度、伊朗的民族服装,甚至是婚纱举行仪式。但民族的舞蹈、乐器依然热度不减。沙特的乐器都很古老,比如一种用羊皮和骆驼皮混制而成的morwas鼓。虽然没有专门的音乐学校开设科目,但每逢节日,家里的老人们就会拿出来演奏,爷爷传爸爸,爸爸传儿子,大家也都会了。再来就是这出歌舞,“我们从小跳到大,看到大。所谓组团,哈利先生只是选择了一些肢体语言比较协调的舞者,我们不大需要排练,就能到世界各地登台表演。舞蹈本身没有任何高难度的技巧,它就是一种生活习俗。”

  协调就是美

  生活就是艺术的灵感,这对于非洲艺术家来说,太恰当不过了。日前,世博非洲广场迎来了刚果(金)最著名的民族歌舞团——科斯纳科斯舞蹈团。在刚果语中,科斯纳科斯的意思是“快乐”。30岁的团长德普斯道出自己的艺术理念:“好的舞蹈就是要令人愉悦,这是唯一的标准。”

  提到传统两字,没有哪个歌舞团有科斯纳科斯那样形象。舞者头顶羽毛、腰缠皮毛,脸涂红油、黝黑的皮肤点缀上如梅花鹿样的点点白斑。这是一个打上了原始部落烙印的歌舞团。“刚果(金)有200多个部落,我们的舞蹈根本不需要创作或者发挥,就是照搬祖先的东西。”

  非洲广场的演出中,科斯纳科斯一共带来了5种特征鲜明的部落舞蹈。蒙果部落临近大河,以捕鱼为生。舞者双手舒展,融入了划桨的或拉钩钓鱼的姿势;杜伯格部落被森林包围,以打猎为生。所以拉弓射箭、大踏步走路成为了舞蹈的基本元素;摊开手掌表示感激是幕达奇部落的独特表达;慕达部落则用力扭动身躯表示迎客。这些都是科斯纳科斯的创作源泉。

  科斯纳科斯歌舞团成立于2007年,一共有成员18人。每逢国家重大庆典,歌舞团必将献演。每一年,他们都能接下40到50场的表演场次,足迹遍布非洲。这是一支职业而非专业的表演团体。他们完全靠表演为生,但从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歌舞训练。

  “祖先已经留给我们最好的舞蹈了,我们还需要重新创造吗?”德普斯告诉记者,他的团员都是各部落的精兵强将,从小在部落各种庆祝活动中脱颖而出。“舞蹈都是天生的,是祖先留下的,拿来就行。”

  而德普斯自己的经历也是如此。他的母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舞蹈家。德普斯从小看妈妈跳舞,跟着妈妈去各个部落表演,偷师了邻近许多部落的舞蹈。14岁那年,喜欢表演的德普斯被刚果(金)的电视台相中,希望以他为核心,组一个流行乐团。在金钱面前,他选择了艺术。“我喜欢部落的东西,我从小在那里长大,所以还是想做传统的乐队。”

  1997年,没有职业、身无分文的德普斯开始了他漫长的采风之路。他想为刚果(金)所有部落的歌舞形式做个全拷贝。谈及那段过程,德普斯不愿意回忆,只说了一个“苦”字。“没钱,没饭吃,很艰难”。就这样在各个部落晃荡了10年,学艺归来的德普斯有了组成科斯纳科斯歌舞团的资格。

  3年来,这个歌舞团甚至不需要排练。“我们掌握了近100个部落的舞蹈形式。我们的表演都是即兴的。在表演前几分钟,我们根据表演时间、地点、气氛商量一个主题,然后选取几个部落的舞蹈,将它们组合,就是一台完整的演出了。”比如,在非洲广场的演出中,德普斯非常感激能受到上海的邀请,所以将主题定为“我们感谢上海”,格调则是欢乐热闹。挑选了五个能舞出欢快气氛的部落舞蹈,加上自己的即兴发挥和与观众的互动,表演就水到渠成了。

  一旦遇到演出淡季,歌舞团也不用练功。休息时,团员各自散开,又去部落采风找灵感,然后编舞。“舞蹈就在生活之中,生活的舞蹈是最协调的。协调的舞蹈就是最好的。”

  唯一要做调整的是歌词。此次来沪,德普斯搬来的都是最具部落风情的乐器,全部用原木制作而成,非常简易,只能发出最单一的声音。比如有一种敲击乐器只有40公分长,就是将一块木头中间挖空,用木棒敲出节奏而已。只有节奏,歌词就有无限大的机动性。“上海,我们感谢你;上海,我们感谢你”,开场前,德普斯灵机一动,谱下了这首“上海深情”。

  值得一提的是,德普斯一直觉得科斯纳科斯并非纯传统的。流行和传统的界限对他来说并不明显。“当我们换上吉他,或者其他电子乐器,再换上一套时髦点的服装,我们的舞蹈也可以很流行的。流行并不一定只有一种调调。”

  古巴:无音乐,不生活

  比起刚果(金)和沙特的传统表演,古巴蒙卡达乐团的音乐会就显得太过“流行”了。爵士、摇滚……除了印第安原住民留下的一种用水果制成的乐器“沙铃”,它几乎没有任何传统的痕迹。

  成立于1972年的蒙卡达乐团在古巴家喻户晓,曾于2008年受邀献演北京奥运会。在世博园内,除了献演世界音乐周,他们还将在美洲广场为游客带来专场演出。乐团音乐总监戈麦斯直言,蒙卡达的音乐风格和古巴的文化传统一脉相承,那就是混搭。

  古巴音乐是西班牙民族音乐和黑人歌舞文化的混合产物,现在又受到了欧美音乐的巨大影响。所以,在蒙卡达乐团的表演中,既可以看到非洲式的打击乐表演,又不乏拉丁非洲奔放性感的舞蹈。当然,还融入了一丝摇滚的元素。

  “我们有自己的特色。但是必须得吸引国际流行的音乐元素。”戈麦斯承认,自己的乐队也有“全球一体化”的倾向,不那么传统了。“要生存,我们得迎合观众”。观众的反应随时都能成为警示。几天前,在世界音乐周的表演舞台上,蒙卡达激情四溢的演出赢得了掌声。接下来出场的就没这么好运了。“那一个非常棒的中国民族乐团,演出非常专业,也相当优美。但大部分观众却离场了。你知道为什么吗,他们的表演不符合观众们的欣赏习惯,就是所谓的流行乐。”向流行靠拢,戈麦斯并不觉得不妥。在他眼中,这只是一个形式。

  中国观众反应最好的一首歌曲由主唱安东尼奥创作,唱至一半时,他要求台下所有人跟着节拍与他共舞。舞蹈简单却有趣,人们高举双手,做波浪状。“那是加勒比海波涛汹涌的状态,用肢体语言比画出来,非常美妙。”

  “无音乐,不生活”,这是古巴的名言。拥有约1123万人口的古巴,注册职业音乐人达到4万之多。而在哈瓦那,只要有6个人聚在一起,必要跳舞唱歌。每家每户都放有吉他或鼓。“想到什么唱什么,想到什么跳什么,没什么拘束,完全看场合。我觉得音乐的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音乐舞蹈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它能带来快乐。”戈麦斯说。

  科斯纳科斯歌舞团成立于2007年,一共有成员18人。每逢国家重大庆典,歌舞团必将献演。每一年,他们都能接下40到50场的表演场次,足迹遍布非洲。这是一支职业而非专业的表演团体。他们完全靠表演为生,但从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歌舞训练。

  “祖先已经留给我们最好的舞蹈了,我们还需要重新创造吗?”德普斯告诉记者,他的团员都是各部落的精兵强将,从小在部落各种庆祝活动中脱颖而出。“舞蹈都是天生的,是祖先留下的,拿来就行。”

  而德普斯自己的经历也是如此。他的母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舞蹈家。德普斯从小看妈妈跳舞,跟着妈妈去各个部落表演,偷师了邻近许多部落的舞蹈。14岁那年,喜欢表演的德普斯被刚果(金)的电视台相中,希望以他为核心,组一个流行乐团。在金钱面前,他选择了艺术。“我喜欢部落的东西,我从小在那里长大,所以还是想做传统的乐队。”

  1997年,没有职业、身无分文的德普斯开始了他漫长的采风之路。他想为刚果(金)所有部落的歌舞形式做个全拷贝。谈及那段过程,德普斯不愿意回忆,只说了一个“苦”字。“没钱,没饭吃,很艰难”。就这样在各个部落晃荡了10年,学艺归来的德普斯有了组成科斯纳科斯歌舞团的资格。

  3年来,这个歌舞团甚至不需要排练。“我们掌握了近100个部落的舞蹈形式。我们的表演都是即兴的。在表演前几分钟,我们根据表演时间、地点、气氛商量一个主题,然后选取几个部落的舞蹈,将它们组合,就是一台完整的演出了。”比如,在非洲广场的演出中,德普斯非常感激能受到上海的邀请,所以将主题定为“我们感谢上海”,格调则是欢乐热闹。挑选了五个能舞出欢快气氛的部落舞蹈,加上自己的即兴发挥和与观众的互动,表演就水到渠成了。

  一旦遇到演出淡季,歌舞团也不用练功。休息时,团员各自散开,又去部落采风找灵感,然后编舞。“舞蹈就在生活之中,生活的舞蹈是最协调的。协调的舞蹈就是最好的。”

  唯一要做调整的是歌词。此次来沪,德普斯搬来的都是最具部落风情的乐器,全部用原木制作而成,非常简易,只能发出最单一的声音。比如有一种敲击乐器只有40公分长,就是将一块木头中间挖空,用木棒敲出节奏而已。只有节奏,歌词就有无限大的机动性。“上海,我们感谢你;上海,我们感谢你”,开场前,德普斯灵机一动,谱下了这首“上海深情”。

  值得一提的是,德普斯一直觉得科斯纳科斯并非纯传统的。流行和传统的界限对他来说并不明显。“当我们换上吉他,或者其他电子乐器,再换上一套时髦点的服装,我们的舞蹈也可以很流行的。流行并不一定只有一种调调。”

  古巴:无音乐,不生活

  比起刚果(金)和沙特的传统表演,古巴蒙卡达乐团的音乐会就显得太过“流行”了。爵士、摇滚……除了印第安原住民留下的一种用水果制成的乐器“沙铃”,它几乎没有任何传统的痕迹。

  成立于1972年的蒙卡达乐团在古巴家喻户晓,曾于2008年受邀献演北京奥运会。在世博园内,除了献演世界音乐周,他们还将在美洲广场为游客带来专场演出。乐团音乐总监戈麦斯直言,蒙卡达的音乐风格和古巴的文化传统一脉相承,那就是混搭。

  古巴音乐是西班牙民族音乐和黑人歌舞文化的混合产物,现在又受到了欧美音乐的巨大影响。所以,在蒙卡达乐团的表演中,既可以看到非洲式的打击乐表演,又不乏拉丁非洲奔放性感的舞蹈。当然,还融入了一丝摇滚的元素。

  “我们有自己的特色。但是必须得吸引国际流行的音乐元素。”戈麦斯承认,自己的乐队也有“全球一体化”的倾向,不那么传统了。“要生存,我们得迎合观众”。观众的反应随时都能成为警示。几天前,在世界音乐周的表演舞台上,蒙卡达激情四溢的演出赢得了掌声。接下来出场的就没这么好运了。“那一个非常棒的中国民族乐团,演出非常专业,也相当优美。但大部分观众却离场了。你知道为什么吗,他们的表演不符合观众们的欣赏习惯,就是所谓的流行乐。”向流行靠拢,戈麦斯并不觉得不妥。在他眼中,这只是一个形式。

  中国观众反应最好的一首歌曲由主唱安东尼奥创作,唱至一半时,他要求台下所有人跟着节拍与他共舞。舞蹈简单却有趣,人们高举双手,做波浪状。“那是加勒比海波涛汹涌的状态,用肢体语言比画出来,非常美妙。”

  “无音乐,不生活”,这是古巴的名言。拥有约1123万人口的古巴,注册职业音乐人达到4万之多。而在哈瓦那,只要有6个人聚在一起,必要跳舞唱歌。每家每户都放有吉他或鼓。“想到什么唱什么,想到什么跳什么,没什么拘束,完全看场合。我觉得音乐的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音乐舞蹈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它能带来快乐。”戈麦斯说。

关键词

中音联智库

共享基金

中音联化蝶商学院

邻居儿童音乐学院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 示范区楼盘申请方式
  • 核心示范区学区房的服务政策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好房子
  • 中音联认证

    中音联指数

    社区指导师事务所

    中音联博览会

    CSMES Forum Mor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