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北京站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香港中小学音乐课程与教材特色

编辑:csm351
2009-04-27

周 琴
(首都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北京 100037)




香港小学生(图片来源于中广网)


  摘要:香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轨迹与内地不同,音乐课程建设与教材编写有其独特的背景。2002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统筹局制订了中小学“音乐科课程指引(小一至中三)”,对音乐课程性质的新提法与内地2001年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相近,注重音乐教育对人的美感、智能和德育发展的作用,强调音乐能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国民意识及灵活开放和尊重他人的态度。香港中小学音乐教材强调学科知识的基础性、完整性,注意采取灵活的方式对知识体系加以教材化处理。这些特点值得我们正在开展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教材实验工作的专家、教师重视。
  关键词:香港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课程与教材;特色
  作者简介:周琴(1969),女,江苏连云港人,音乐学硕士,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高师音乐专业钢琴教学、中小学音乐课程与教材。
  香港中小学音乐教育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的鸦片战争时期。中国传统的私塾制与天主教会来港办学,使香港早期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处在一种混生状态中。一方面受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内地音乐教育状况的深刻影响,差不多与内地同步选用了包括学堂乐歌、《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等20世纪前半叶流行于内地的教材;另一方面,它又深受外来文化的冲击,留下了西方文化撞击的烙印。1949年前后,许多从内地来港的音乐家对香港的音乐文化生活和教育事业作出过巨大贡献。一年一度的香港校际音乐节比赛,对香港学校的音乐教师、学生、家长都产生了较大影响。但香港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一度缺乏制度上的保证,直到1968年才公布小学音乐教学大纲。另外,中小学音乐教材的使用也不统一。
  相对内地来说,香港的中小学校在音乐课程的制定和教材的选择上相对比较自主,但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之间还有一定的区别。公立学校需要根据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的课程指导纲要开展教学,接受督导,中小学音乐教材要在指定的书目中选择。私立学校一般不受限制,学校可以根据要求自行制订课程发展事宜,有教材选择的自主权。1983年和1987年,香港课程发展议会分别出版了初中、小学音乐科课程纲要,作为学校发展音乐科课程的指引。20世纪末,席卷全球的基础教育改革浪潮给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统筹局带来了紧迫感。2002年,《艺术教育学习领域课程指引(小一至中三)》出版,2003年发布了《艺术教育学习领域:音乐科课程指引(小一至中三)》(以下简称《音乐科课程指引》)。而内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在2001年颁布,比香港早两年。
  作为最新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指导文本,香港《音乐科课程指引》对音乐学科的性质有十分明确的认识:“音乐教育对人类的美感、智能和德育发展贡献重大,能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国民意识及灵活开放和尊重他人的态度。”“音乐是人类进行沟通、表达情感和文化特色的一种重要及基本方式,更是儿童发展智能和身心的关键。音乐提供了无限的空间,让人类利用其独特的表现力,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和抒发情怀”。
  从《音乐科课程指引》对音乐学科性质的表述上看,音乐教育首先是“美感”教育。这与内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观点十分接近。内地音乐课程标准强调,音乐教育要以“审美为核心”,音乐教育首先要突出其“审美体验价值”。
  《音乐科课程指引》还指出,音乐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音乐是人类进行沟通、表达情感和文化特色的一种重要及基本方式”。内地音乐课程标准中也有“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等,二者在音乐课程价值观念上十分默契。
  《音乐科课程指引》提出了“音乐教育可以促进智力发展和德育的提高”,这和内地使用多年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中“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观点十分相似。长期以来,“无论哪一种课程,都要达到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品德的目的,这是和谐完美的课程功能”。我们可以据此推断,随着内地与香港音乐教育交流的不断深入,在音乐课程领域的共识也会越来越多。这将为两地中小学音乐教材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相互借鉴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香港采取的是教材多样化制度,从品种数量上看,中小学音乐教材版本比较多。这些教材都比较注重基础性,强调学科自身体系,但同时又比较注重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接受能力。我们可以从1993年香港教育署辅导视学处音乐组编写的一本《小学音乐教师手册》上大致了解这一点。虽然它并不是学生教科书,但其主要内容均与教材有密切关系,序言中的一段话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教师手册的目标是探讨小学音乐科课程纲要(修订于1987年)内各主要范畴的不同教学方法与重点,更给予不同背景和能力的音乐教师一些教学基础及意念。”从书上的内容看,这些“重点”及“基础”大部分就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点提示。全书分为十二章,另有三个附录。其中六章论及的是音乐课程的常见教学栏目,分别是:第一章歌唱,第二章乐器演奏,第三章音乐聆听,第四章读谱,第五章音乐与律动,第六章创作活动。后六章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科知识点:第七章和声,第八章曲式,第九章表情。最后三章用于指导教师的教学:第十章教学计划,第十一章课外活动,第十二章学习评估。从这十二章具体内容来看,它的主体是结合音乐学科的知识点,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香港教材在注重基础知识时有两种编排方式。一种是从音乐学科的角度出发,强调音乐知识(包括读谱知识、乐器法常识、表演常识等)的认知教育以及基本演唱、演奏技能的训练。音乐知识与技能始终作为一条重要线索贯穿于教材中。这条线索是显露的“明线”,起到组织教材的作用。教材具体教学曲目的选择紧密围绕音乐知识的分布展开,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结合唱歌、欣赏或器乐教学等活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音乐知识的实际意义。另一种是以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音乐知识与技能在这时是隐含在单元课中的“暗线”,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起着潜在的支柱作用。
  香港中学音乐教材《音乐的韵律》是按照“明线”组织教材内容较为典型的例子。这套教材共有三个分册。编者在其“书介”(即教材的“说明”)中介绍了该套教材的六个特色:“一、课文中有关的音乐知识均采用精简、浅白的文章来描述,由浅入深,使学生易于明白。二、每课选用的歌曲都能配合课文内容,多为中外著名、旋律优美悦耳,但伴奏容易的歌曲。三、精心辑录中外名曲百多首,作为每课教学中音乐欣赏之用,省却教师寻找资料的麻烦。四、每课所设的练习题均十分恰当,目的是使学生在上课后即可重温教师所教授的音乐知识。五、全书遍插精彩图片,全部与课文有关,部分为不可多得的珍贵插图,必能增强视觉教学的良好效能。六、课本后所增加的附录,内容包括:视唱、听音、节奏练习和多首增补歌曲。”
  从上述六个“特色”中我们可以看出,编者的意图是将音乐知识当作学生学习的主要“课文”来编排的,歌曲基本上为了配合课文内容而选用。为了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编者还特地设计了练习题加以训练。而在内地最新的多个版本的中小学课程标准音乐教材中,歌曲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材料,音乐知识的学习往往服从于所选歌曲的需要,或者作为所选歌曲的附属成分。从这一点上看,香港教材与内地大纲版教材相似,都十分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此外,香港教材中对情感因素、态度因素等涉及较多,很注意通过文字、图片以及练习提示,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参与意识。而这一点却在内地大多数课程标准教材中较少涉及,这一点值得思考。
  具体来看,教材在第一、第二册分别安排了25课内容,第三册为22课。每课分为“主要内容”“歌曲”和“音乐聆听”三项教学栏目。各项教学栏目中穿插有数量众多的练习题。其“主要内容”即“课文”选编了乐理知识、音乐史知识、乐器知识、音乐体裁与风格、中国传统音乐等,题材十分丰富。现将其“主要内容”的分布列表如下页:

周 琴
(首都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北京 100037)




香港小学生(图片来源于中广网)


  摘要:香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轨迹与内地不同,音乐课程建设与教材编写有其独特的背景。2002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统筹局制订了中小学“音乐科课程指引(小一至中三)”,对音乐课程性质的新提法与内地2001年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相近,注重音乐教育对人的美感、智能和德育发展的作用,强调音乐能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国民意识及灵活开放和尊重他人的态度。香港中小学音乐教材强调学科知识的基础性、完整性,注意采取灵活的方式对知识体系加以教材化处理。这些特点值得我们正在开展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教材实验工作的专家、教师重视。
  关键词:香港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课程与教材;特色
  作者简介:周琴(1969),女,江苏连云港人,音乐学硕士,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高师音乐专业钢琴教学、中小学音乐课程与教材。
  香港中小学音乐教育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的鸦片战争时期。中国传统的私塾制与天主教会来港办学,使香港早期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处在一种混生状态中。一方面受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内地音乐教育状况的深刻影响,差不多与内地同步选用了包括学堂乐歌、《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等20世纪前半叶流行于内地的教材;另一方面,它又深受外来文化的冲击,留下了西方文化撞击的烙印。1949年前后,许多从内地来港的音乐家对香港的音乐文化生活和教育事业作出过巨大贡献。一年一度的香港校际音乐节比赛,对香港学校的音乐教师、学生、家长都产生了较大影响。但香港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一度缺乏制度上的保证,直到1968年才公布小学音乐教学大纲。另外,中小学音乐教材的使用也不统一。
  相对内地来说,香港的中小学校在音乐课程的制定和教材的选择上相对比较自主,但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之间还有一定的区别。公立学校需要根据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的课程指导纲要开展教学,接受督导,中小学音乐教材要在指定的书目中选择。私立学校一般不受限制,学校可以根据要求自行制订课程发展事宜,有教材选择的自主权。1983年和1987年,香港课程发展议会分别出版了初中、小学音乐科课程纲要,作为学校发展音乐科课程的指引。20世纪末,席卷全球的基础教育改革浪潮给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统筹局带来了紧迫感。2002年,《艺术教育学习领域课程指引(小一至中三)》出版,2003年发布了《艺术教育学习领域:音乐科课程指引(小一至中三)》(以下简称《音乐科课程指引》)。而内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在2001年颁布,比香港早两年。
  作为最新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指导文本,香港《音乐科课程指引》对音乐学科的性质有十分明确的认识:“音乐教育对人类的美感、智能和德育发展贡献重大,能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国民意识及灵活开放和尊重他人的态度。”“音乐是人类进行沟通、表达情感和文化特色的一种重要及基本方式,更是儿童发展智能和身心的关键。音乐提供了无限的空间,让人类利用其独特的表现力,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和抒发情怀”。
  从《音乐科课程指引》对音乐学科性质的表述上看,音乐教育首先是“美感”教育。这与内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观点十分接近。内地音乐课程标准强调,音乐教育要以“审美为核心”,音乐教育首先要突出其“审美体验价值”。
  《音乐科课程指引》还指出,音乐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音乐是人类进行沟通、表达情感和文化特色的一种重要及基本方式”。内地音乐课程标准中也有“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等,二者在音乐课程价值观念上十分默契。
  《音乐科课程指引》提出了“音乐教育可以促进智力发展和德育的提高”,这和内地使用多年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中“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观点十分相似。长期以来,“无论哪一种课程,都要达到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品德的目的,这是和谐完美的课程功能”。我们可以据此推断,随着内地与香港音乐教育交流的不断深入,在音乐课程领域的共识也会越来越多。这将为两地中小学音乐教材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相互借鉴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香港采取的是教材多样化制度,从品种数量上看,中小学音乐教材版本比较多。这些教材都比较注重基础性,强调学科自身体系,但同时又比较注重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接受能力。我们可以从1993年香港教育署辅导视学处音乐组编写的一本《小学音乐教师手册》上大致了解这一点。虽然它并不是学生教科书,但其主要内容均与教材有密切关系,序言中的一段话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教师手册的目标是探讨小学音乐科课程纲要(修订于1987年)内各主要范畴的不同教学方法与重点,更给予不同背景和能力的音乐教师一些教学基础及意念。”从书上的内容看,这些“重点”及“基础”大部分就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点提示。全书分为十二章,另有三个附录。其中六章论及的是音乐课程的常见教学栏目,分别是:第一章歌唱,第二章乐器演奏,第三章音乐聆听,第四章读谱,第五章音乐与律动,第六章创作活动。后六章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科知识点:第七章和声,第八章曲式,第九章表情。最后三章用于指导教师的教学:第十章教学计划,第十一章课外活动,第十二章学习评估。从这十二章具体内容来看,它的主体是结合音乐学科的知识点,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香港教材在注重基础知识时有两种编排方式。一种是从音乐学科的角度出发,强调音乐知识(包括读谱知识、乐器法常识、表演常识等)的认知教育以及基本演唱、演奏技能的训练。音乐知识与技能始终作为一条重要线索贯穿于教材中。这条线索是显露的“明线”,起到组织教材的作用。教材具体教学曲目的选择紧密围绕音乐知识的分布展开,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结合唱歌、欣赏或器乐教学等活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音乐知识的实际意义。另一种是以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音乐知识与技能在这时是隐含在单元课中的“暗线”,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起着潜在的支柱作用。
  香港中学音乐教材《音乐的韵律》是按照“明线”组织教材内容较为典型的例子。这套教材共有三个分册。编者在其“书介”(即教材的“说明”)中介绍了该套教材的六个特色:“一、课文中有关的音乐知识均采用精简、浅白的文章来描述,由浅入深,使学生易于明白。二、每课选用的歌曲都能配合课文内容,多为中外著名、旋律优美悦耳,但伴奏容易的歌曲。三、精心辑录中外名曲百多首,作为每课教学中音乐欣赏之用,省却教师寻找资料的麻烦。四、每课所设的练习题均十分恰当,目的是使学生在上课后即可重温教师所教授的音乐知识。五、全书遍插精彩图片,全部与课文有关,部分为不可多得的珍贵插图,必能增强视觉教学的良好效能。六、课本后所增加的附录,内容包括:视唱、听音、节奏练习和多首增补歌曲。”
  从上述六个“特色”中我们可以看出,编者的意图是将音乐知识当作学生学习的主要“课文”来编排的,歌曲基本上为了配合课文内容而选用。为了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编者还特地设计了练习题加以训练。而在内地最新的多个版本的中小学课程标准音乐教材中,歌曲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材料,音乐知识的学习往往服从于所选歌曲的需要,或者作为所选歌曲的附属成分。从这一点上看,香港教材与内地大纲版教材相似,都十分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此外,香港教材中对情感因素、态度因素等涉及较多,很注意通过文字、图片以及练习提示,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参与意识。而这一点却在内地大多数课程标准教材中较少涉及,这一点值得思考。
  具体来看,教材在第一、第二册分别安排了25课内容,第三册为22课。每课分为“主要内容”“歌曲”和“音乐聆听”三项教学栏目。各项教学栏目中穿插有数量众多的练习题。其“主要内容”即“课文”选编了乐理知识、音乐史知识、乐器知识、音乐体裁与风格、中国传统音乐等,题材十分丰富。现将其“主要内容”的分布列表如下页:


  从上表中我们看到,音乐知识点在分布上非常广泛。在教材中,这些知识点的表述也比较细致,这样做容易使学生对音乐学科体系有一个整体印象。另外,习题设计的变化很多,强化了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过程。
  香港多数中小学音乐教材都有一个特点,即教材中谱例资料丰富、准确,便于使用。例如,许多歌曲都有钢琴伴奏谱,聆听曲目都有音乐主题甚至是合奏谱例。这与内地的教材有很大区别。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地区一样,香港采用五线谱,内地教材则采用简谱和五线谱两种谱式。内地教材通常仅将必唱歌曲的全谱放在教材上,欣赏仅选摘谱例片段。另外,练习设计的形式和数量都比较少。
  与内地相比,像《音乐的韵律》这样的教材在教学容量上较重、难度也较大,这说明不同的教学环境下对教材难易程度的要求也会不同。内地目前实行“一纲多本”,如果处理得当,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不同文化区域、不同教学基础的学校“因教选材”。“一纲多本”需要通盘考虑,如果有国家级示范教材,再辅以地方或特色教材,应该更适合内地的实际情况。
  香港《小学音乐天地》是按照“暗线”组织教材内容的典型例子。它以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为主体、以音乐知识线为支柱。该教材采用柯达依教学法为编写的理论依据。其宗旨是“让儿童从活动中学习(learning by doing),务求课室充满欢乐和生气。”该教材专门为教学栏目设计了一套卡通图标,分别代表歌唱训练、节奏训练、音准训练、手号(音高手势)、视唱训练、聆听、乐器弹奏、律动、唱游、创造活动、土风舞、绘画/填色、戏剧、讲故事、默写/抄写、音乐家介绍等十六项教学活动。虽然编者将每课“课程”分为重点教学(即音乐基础知识)、歌曲、综合活动三部分,但教材在编排的时候十分灵活,版面充满童趣,对小学生有吸引力。教材内容的展现,除了完整歌曲谱外,其他栏目均设计为活动的方式,与教材的宗旨相符。低年级以认识音符(休止符)为主要线索,语言表达力求符合儿童心理习惯。比如,介绍几种不同的鼓(大鼓、小军鼓、铃鼓)时,编者设计了聆听和乐器弹奏两个活动,由学生完成:“我是谁?你可以用我为《找朋友》伴奏吗?”“大家来打打我们的大肚皮,听听我们的声音”等等。高年级适当增加了诸如旋律线、调式、调号、表情记号等知识,并在聆听(音乐欣赏)中介绍乐器知识、曲式结构、音乐家等。知识的介绍采用灵活的方式进行。例如,介绍前奏、间奏和尾声时,教材中设计了一幅火车厢示意图来帮助学生理解。
  在歌曲选材方面,香港中小学音乐教材中欧美歌曲较多。究其原因,有两方面可以解释:一是欧洲传统的大小调音乐比较符合西方音乐知识体系的要求,易于学生辨识;二是美国音乐教育比较发达,音乐教学法的研究活动和成果比较丰富,许多编者都有在美国受教育的经历,因此美国的歌曲也有较大比重。以《音乐的韵律》为例,全部三册教材共选编歌曲87首,其中欧洲有37首(包括名曲填词),美国的歌曲有22首,二者合计占总量的67.8%。中国歌曲15首,且均为民歌,仅占总量的17.2%。在内地教材中,情况正好相反。内地教材中国歌曲的比例通常要占到60%以上,且有较多的民族民间音乐供欣赏。
  近年来,随着内地与香港交流的不断增加,许多音乐教材资源从内地被介绍到香港,一些创作歌曲(如《大海呵故乡》)、中国传统音乐(如民歌、戏曲、说唱音乐等)也经常出现在香港中小学教学中。可以预见,今后一段时期,两地的中小学音乐教材将在相互渗透、相互借鉴中并行不悖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瑞冰.香港音乐发展概论[M].香港: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99.
  [2]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统筹局.艺术教育学习领域:音乐科课程指引(小一至中三)[Z].香港:200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吕达.关于我国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的思考[A].课程教材研究所.教材制度沿革篇上册[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5]林定洲,叶成芝.音乐的韵律[M].香港:导师出版社,1989.
  [6]区品贤,郑嘉慧,熊美德.小学音乐天地[M].香港:港星教育出版社,1991.


  从上表中我们看到,音乐知识点在分布上非常广泛。在教材中,这些知识点的表述也比较细致,这样做容易使学生对音乐学科体系有一个整体印象。另外,习题设计的变化很多,强化了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过程。
  香港多数中小学音乐教材都有一个特点,即教材中谱例资料丰富、准确,便于使用。例如,许多歌曲都有钢琴伴奏谱,聆听曲目都有音乐主题甚至是合奏谱例。这与内地的教材有很大区别。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地区一样,香港采用五线谱,内地教材则采用简谱和五线谱两种谱式。内地教材通常仅将必唱歌曲的全谱放在教材上,欣赏仅选摘谱例片段。另外,练习设计的形式和数量都比较少。
  与内地相比,像《音乐的韵律》这样的教材在教学容量上较重、难度也较大,这说明不同的教学环境下对教材难易程度的要求也会不同。内地目前实行“一纲多本”,如果处理得当,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不同文化区域、不同教学基础的学校“因教选材”。“一纲多本”需要通盘考虑,如果有国家级示范教材,再辅以地方或特色教材,应该更适合内地的实际情况。
  香港《小学音乐天地》是按照“暗线”组织教材内容的典型例子。它以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为主体、以音乐知识线为支柱。该教材采用柯达依教学法为编写的理论依据。其宗旨是“让儿童从活动中学习(learning by doing),务求课室充满欢乐和生气。”该教材专门为教学栏目设计了一套卡通图标,分别代表歌唱训练、节奏训练、音准训练、手号(音高手势)、视唱训练、聆听、乐器弹奏、律动、唱游、创造活动、土风舞、绘画/填色、戏剧、讲故事、默写/抄写、音乐家介绍等十六项教学活动。虽然编者将每课“课程”分为重点教学(即音乐基础知识)、歌曲、综合活动三部分,但教材在编排的时候十分灵活,版面充满童趣,对小学生有吸引力。教材内容的展现,除了完整歌曲谱外,其他栏目均设计为活动的方式,与教材的宗旨相符。低年级以认识音符(休止符)为主要线索,语言表达力求符合儿童心理习惯。比如,介绍几种不同的鼓(大鼓、小军鼓、铃鼓)时,编者设计了聆听和乐器弹奏两个活动,由学生完成:“我是谁?你可以用我为《找朋友》伴奏吗?”“大家来打打我们的大肚皮,听听我们的声音”等等。高年级适当增加了诸如旋律线、调式、调号、表情记号等知识,并在聆听(音乐欣赏)中介绍乐器知识、曲式结构、音乐家等。知识的介绍采用灵活的方式进行。例如,介绍前奏、间奏和尾声时,教材中设计了一幅火车厢示意图来帮助学生理解。
  在歌曲选材方面,香港中小学音乐教材中欧美歌曲较多。究其原因,有两方面可以解释:一是欧洲传统的大小调音乐比较符合西方音乐知识体系的要求,易于学生辨识;二是美国音乐教育比较发达,音乐教学法的研究活动和成果比较丰富,许多编者都有在美国受教育的经历,因此美国的歌曲也有较大比重。以《音乐的韵律》为例,全部三册教材共选编歌曲87首,其中欧洲有37首(包括名曲填词),美国的歌曲有22首,二者合计占总量的67.8%。中国歌曲15首,且均为民歌,仅占总量的17.2%。在内地教材中,情况正好相反。内地教材中国歌曲的比例通常要占到60%以上,且有较多的民族民间音乐供欣赏。
  近年来,随着内地与香港交流的不断增加,许多音乐教材资源从内地被介绍到香港,一些创作歌曲(如《大海呵故乡》)、中国传统音乐(如民歌、戏曲、说唱音乐等)也经常出现在香港中小学教学中。可以预见,今后一段时期,两地的中小学音乐教材将在相互渗透、相互借鉴中并行不悖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瑞冰.香港音乐发展概论[M].香港: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99.
  [2]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统筹局.艺术教育学习领域:音乐科课程指引(小一至中三)[Z].香港:200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吕达.关于我国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的思考[A].课程教材研究所.教材制度沿革篇上册[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5]林定洲,叶成芝.音乐的韵律[M].香港:导师出版社,1989.
  [6]区品贤,郑嘉慧,熊美德.小学音乐天地[M].香港:港星教育出版社,1991.

关键词

中音联智库

共享基金

中音联化蝶商学院

邻居儿童音乐学院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 示范区楼盘申请方式
  • 核心示范区学区房的服务政策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好房子
  • 中音联认证

    中音联指数

    社区指导师事务所

    中音联博览会

    CSMES Forum Mor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