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北京站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少数民族音乐教育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编辑:csm351
2009-08-05
  音乐历来被各民族视为最宝贵的文化财产之一,而各少数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真切记录了每一个民族的呻吟、痛苦和快乐,也寄托了一种文化的情感、梦幻和理想,少数民族的音乐是一个民族情感的血脉,也是一种文化意志的灵魂。
  一、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
  我国各族人民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和斗争,在开拓疆土、发展经济、共同创造祖国历史的同时,也创造了光辉灿烂、绚丽多彩的文化艺术。其中大多数民族存在有丰富的民间音乐(包括民歌、歌舞、器乐、说唱音乐以及部分民族中的戏曲音乐)和宗教音乐(包括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的音乐以及部分民族中的原始宗教音乐,有些民族还存在有宫廷音乐(如藏族、满族、蒙古族等)与古典艺术音乐(如维吾尔族的木卡姆音乐)。
  (1)区域性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按地域分通常分为北方草原、黄土高原、中亚绿洲、云贵高原、中南丘陵等8个音乐文化组,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区域性的特征。同一首山歌,地处西北高原的民歌音调跌宕起伏、高亢洪亮,而在江南平川的鱼米之乡则音调多为悠扬婉转、清新秀丽[1]。这是由于受地理环境、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族源、语言、社会形态、民族交往、宗教信仰、民间习俗等方面的影响和制约,加之在历史上各民族音乐文化相互影响、交流、融合,所以一些少数民族的音乐除了拥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之外,在客观上又会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音乐文化组。
  (2)多元性
  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又都有自己的音乐特点,民族民间音乐的种类繁多,品种齐全,在中国乐坛上呈现出一派异彩纷呈、丰富多彩的局面,形成了民族音乐的多元化。在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音乐几大类别,包括中国民歌、民族器乐、曲艺音乐、戏曲音乐、歌舞音乐等几大类别。如欢快、活泼、富有朝气的新疆民歌;高亢奔放、悠长辽阔的内蒙民歌;高亢激昂的信天游、悠扬动听的江南丝竹、文化底蕴深厚的京剧、浓郁西部风情的秦腔,泼辣热情的东北二人转等等。
  (3)独特性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不仅体裁多样,品种繁纷,而且由于民族信仰、语言文字、生活习俗、生活环境、人民性格等不同,使得各民族的音乐文化各具特色,呈现出个性化的、不可替代的风格特点。例如蒙古族世代居住在大草原上,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方式,该人民性格豪放、爽直、具有大草原般辽阔宽广的胸怀,其民歌也较为鲜明,曲调悠长辽阔、节奏自由、尾音拖长、情绪热烈奔放、旋律富于装饰常用真假声并用的演唱方法,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二、少数民族音乐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21 世纪是更加注重人才质量和素质的世纪,培养学生成为有审美理想、审美需求、审美能力的人,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需要,也是音乐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开设民族特色课程,让学生在民族音乐的学习中深入了解民族音乐文化,开拓音乐视野,弘扬民族精神,提高综合素质。
  (1)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
  音乐教学环境通过美好的听觉环境和视觉环境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在高校开展少数民族音乐教育不仅能激发青少年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民族音乐审美能力,丰富其民族审美情感,而且是音乐教育质量、特色的保证。学校音乐教育应充分挖掘原生态音乐课程资源,让学生们熟悉我国资源广阔的音乐文化,受到本土音乐文化的熏陶和情感体验,让他们在快乐中得到健与美的锻炼。
  (2)提高学生的文化和心理素质
  在少数民族音乐的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学生聆听各种独特的音乐,还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比如在欣赏管弦乐《北京喜讯传边寨》时,主题音乐取自苗族、彝族,给学生介绍当地人民的生活习俗、服饰打扮、居住环境、宗教信仰、民族文化等,作品描写当特大喜讯从北京传到祖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边寨时,万民欢腾、载歌载舞、热烈庆祝的情景。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对学生进行了美的教育,而且把音乐教育与语文、地理、历史等课程结合,同时还可以利用音乐的可塑性和抽象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发散思维能力;在音乐技能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和反应能力,使他们成为思路开阔、思维敏捷的人。
  (3)开发学生的创造性
  在少数民族的音乐中,从作品的产生、表演到欣赏,音乐创造贯穿始终。多年对于音乐进行科学研究表明,音乐对于受教育者的听觉、触觉、视觉、注意力、记忆力、想像力与创造力的培养有良好的作用。21世纪是一个数字化的时代,作为一名大学生除了要能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同时必须具有良好的创造力以适应千变万化的时代。因此,对少数民族的音乐艺术教育与欣赏能使学生通过不同的音乐体验和行为展示、凸现音乐的创造性特征,更有效地开发大学生的智力,使其智力发展更加平衡,为学生自主发展创设空间,为个人才能的展示搭建广阔舞台,学生参与在各种音乐的实践活动中,潜能得以开掘,个性得以张扬。
  (4)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
  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常识以及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历史, 欣赏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音乐,可以培养学生平等对待不同文化的认知态度,打破少数民族音乐落后于汉族音乐或欧洲音乐的陈旧观念, 寻找少数民族音乐自身的特质。中国民族音乐历史悠远,内容浩瀚,体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民歌有30万首左右,3000多种有记载的民族民间乐器,300多种曲艺音乐,400多个戏曲剧种,他们都是56个民族长期交流和融合的精髓,不论是体裁形式,还是音调、风格都是极其丰富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自身规律。优秀的民族音乐是我们先人和现代人音乐才智的结晶,是凝聚着民族精神的宝贵文化财富,是创造、发展我国未来音乐不可多得的参照系数,是对子孙后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音乐教育的可贵教材,更是世界音乐文化宝藏中的瑰宝。
  三、如何有效开展少数民族音乐教育以提高学生素质
  少数民族音乐教育是音乐教育有机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我们这样一个历史悠久多民族的国家里,民族音乐教育更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因此,在目前高校的音乐教育中,我们要积极的探索发扬和开展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各种途径和措施。
  (1)树立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观念
  “缺失中国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 对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而言, 不仅仅是极其不完善的, 而且还有可能对发展中国音乐带来负面影响”。在当今世界文化、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巨大转变之际,建立我国民族音乐完整的理论体系,形成民族音乐教育模式已刻不容缓。各级各类学校的音乐教育必须制定与之相应的民族音乐教学大纲,加强统一的民族音乐教材建设,并逐渐使之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我国民族音乐有其固有的创作方法、固有的音乐观念、固有的形态特征、固有的表现形式等。在美学、史学、形态学(乐律学、乐器学、语言音乐学、曲式学等)、乐种学、结构学、表演学等分支学科领域,已构成自己固有的体系,要在根本上改变依托在异文化教育模式之上的中国音乐教育现状,首先要高度重视中国民族音乐理论成果在高师各专业、各学科中向教材体系和学科体系的转化,从而根本上改变目前音乐教育的“单语化”、“外语化”为主的倾向。
  (2)重视民族音乐的传承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 在政府倡导与音乐界的不懈努力下, 有关少数民族音乐的课程, 在某些音乐院校及有师资条件的高等师范院校已有开设, 但还不普及。我国的音乐教育缺少了应有的民族特色。到目前为止, 少数民族音乐教育仍然处在边缘地位。就高等师范院校来说, 大多数学校的相关教学对少数民族音乐重视不够。[4]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的民族音乐教育应采取理论和实践整合化的教学模式,加强民族音乐的教学实践,培养学生一定的民族音乐演唱、演奏能力。我国声乐艺术与汉语的音韵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以民族特色的行腔、韵味为擅长,以“以字领腔”、“字正腔圆”、“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神情兼备”等特点,构成了我国民族声乐教学体系的总体特征。我国的民族声乐在表演上有着悠久的传统准则。如民歌中音腔和方言的一体化及民族唱法的文化等。用苏州方言演唱《太湖美》,要比用普通话唱《太湖美》的韵味足得多。用昆山语言演唱昆曲,用北京方言唱《大碗茶》等,都自有其独到的韵味。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一个多元一体的民族大家庭,各种民族按照自己的风俗文化、审美情趣,构成了各自民族的音乐体系。在教学中,教师应促进声乐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多样化,将民族声乐理论、教学法、文化内涵等作为重要的传承内容向学生逐一讲授。
  (3)发挥艺术院校的带头作用
  我们要切实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 利用民族地区高等院校的人才及生态优势, 在这些艺术院校集中开设相关的少数民族本土音乐文化课程, 培养相应的教育人才,然后帮带全国高等艺术、师范院校, 以培养合格的面向基础教育的教育人才。在这方面贵州大学艺术学院带了个好头, 该校是全国第一所完全系统地把少数民族的一种器乐、声乐形式作为专业院校的一个专业来办的高等艺术院校。[5]另外,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积极措施, 利用中央民族大学、中国音乐学院和中央音乐学院等高等学府的人才优势, 面向全国指令性地开办短期师资培训班,培训的对象可以分为高等院校、中学及小学的相关教师等。由于我们现有的师资绝大部分是在以西方传统音乐体系为基础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出来的,在理念上受“西欧音乐中心”之影响深刻, 其知识结构难以调整、拓宽,这样一来,进行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就更难了。所以师资结构和教师培养的问题十分重要,是每位高校教师必须思考的, 也是教育决策者们更须思考的问题。
  (4)完善课程设置
  我们要在师范院校多开设相关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课程,如少数民族音乐历史与作品赏析; 少数民族音乐采风等等。少数民族音乐的学习离不开田野工作,离不开对民族文化的学习, 要进入到活的民族文化之中, 去探索少数民族音乐的奥秘。有计划地安排师生们走出校门, 深入到田野工作中主动接受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结合大量的感性经验再进行系统化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另外,高校也可以尝试当地的歌师、乐师们请进大学的课堂,把他们的艺术纳入到学校的教学计划。这种教学在过去的中央、中国及上海等音乐学院是有的, 但多数院校做得并不理想——还无法从意识领域“接受”这种多元化的音乐教育方式及观念。
  四、结语
  对于民族音乐的继承和发展,音乐教育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教育,不能脱离本土文化的根,音乐教育也必须继承、弘扬、发展民族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华民族文化立于世界音乐文化之林。
  然而,根据笔者的研究发现,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教育与汉族地区所进行的少数民族音乐教育为数很少,而且多处于自发状态,从而使有的地方原已开展的少数民族的音乐教育,因种种困难而停步,原本实行“双语”音乐教育的民族地区或学校,也如同语言教学一样,由“双语”变成了“单语”教学。至于在音乐、艺术院校实施少数民族音乐教育,可以说还处于起始阶段;而高等师范院校中的少数民族音乐教育,则多为空白状态。这些情况都是不容忽视的。值得庆幸的是,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了音乐教育对提高学生素质所具有的独特作用,日益加强了对音乐的“育人”功能与教学作用的重视,既摆正发展学生的音乐能力又着眼于学生人格的修养与完善,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可以更好的发挥少数民族音乐的教育作用,培养出更多适应21世纪所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

关键词

中音联智库

共享基金

中音联化蝶商学院

邻居儿童音乐学院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 示范区楼盘申请方式
  • 核心示范区学区房的服务政策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好房子
  • 中音联认证

    中音联指数

    社区指导师事务所

    中音联博览会

    CSMES Forum More

    0